2014年8月,張先生在某銀行辦理了一張借記卡,辦卡同時,他還開通了消息業(yè)務和電話銀行業(yè)務等,并填寫了自己的手機號作為預留的短信通知號碼和電話銀行業(yè)務注冊號碼。 2015年1月某日清晨,睡夢中的張先生突然被多條短信提示音吵醒,信息顯示其銀行卡上發(fā)生好幾筆交易,金額多為500元、1000元。由于這并非他本人的操作,張先生立即撥打110報警,并致電銀行凍結這張借記卡。 后經(jīng)查,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里,張先生的銀行賬戶共計完成20筆交易,轉出16200元。而涉案交易都是由一個歸屬地為南寧的手機號碼呼入,通過電話銀行的方式從張先生的銀行卡中轉出的,這些錢款的用途是為多個手機號碼充值,這些手機號碼也都歸屬南寧。 張先生認為,銀行作為銀行卡管理一方,有義務對借記卡承擔安全保證義務,故多次向開戶銀行催討,但均未果。無奈之下,張先生向法院提起訴訟,要求銀行歸還其16200元。 銀行辯稱,首先,張先生無法證明盜刷的基本事實存在;其次,根據(jù)借記卡章程,凡輸入密碼且密碼相符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的合法交易,對該章程,張先生亦簽字認可;再次,訴爭交易為電話銀行中的自助交易,該操作未規(guī)定必須由持卡人本人辦理,只要持卡人輸入正確的銀行卡號和銀行密碼,即可成功完成交易,因此在該起案件中銀行不存在違約的情況,故請求法院駁回訴請。 說法 法院認為,對于“注冊電話號碼”的涵義,銀行方面的回答是“注冊號碼的意思是要完成電話銀行交易只能通過該號碼撥打”,那么,既然本案中發(fā)生的電話銀行轉賬都是通過歸屬地為南寧的手機號碼呼入發(fā)生的,而不是通過張先生預留的手機號碼呼入進行操作,為何銀行依然準予轉賬呢?這顯然與銀行所稱的“注冊電話號碼”涵義相悖。 法院認為,在張先生辦理銀行業(yè)務時已登記了明確的注冊電話號碼,且銀行對注冊電話號碼作了上述解釋的情況下,銀行在實踐操作中卻放寬其呼入電話號碼的權限,未能審核并限定呼入號碼,進而未能保證張先生在銀行存儲資金的安全,需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。故判令銀行歸還張先生價款16200元。 |
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臨汾金融網(wǎng) ( 晉ICP備15007433號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