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市場在3000點附近整固3月有余,股指始終未見有效突破。此時,手握大資金的機構投資者的一舉一動,極有可能左右短期市場行情。 11月3日,A股市場迎來了久違的大漲行情,基建、券商等板塊表現強勢引領滬指上漲0.84%。短期的上漲行情時常會激發(fā)投資者一時的做多熱情,會讓他們有理由相信市場還會有精彩表現。眼下,投資者正在憧憬“接下來”的利好:公募極有可能重演去年爭排名加倉一幕。去年年末,公募基金擔當做多主力軍,尤其在距排名收尾“一公里”,眾多績優(yōu)基金奮力加倉。滬港通行情推動了低估值藍籌暴動,深港通或許也可能會讓沉寂近半年的中小創(chuàng)重新煥發(fā)活動。 然而,從《第一財經日報》采訪的多家公募基金投資總監(jiān)及副總、私募基金管理人處了解到的情況來看,眼下業(yè)內人士普遍認為,不同于去年此時,今年年末可能不會有大的行情,策略上不傾向押注高倉位;另一方面,考慮到指數下探空間較為有限,也不會輕易收縮戰(zhàn)線。 “流動性盛宴造就了房地產、商品、外匯市場的大幅波動行情。股市因為缺乏賺錢效應,吸金能力有限。但機會一旦來臨,A股可能也會大漲,尤其是成長股可能會隨之爆發(fā);但短期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機會,尤其是通脹會有反彈,貨幣政策不會放得太松。但話說回來,我又不能保持太低的倉位,因為一旦行情真的來了,自己就會被行業(yè)大幅超越。”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分管投研的副總如是說。 基金年末看淡排名之爭 去年四季度,A股市場上演強勢反彈行情,上證綜指漲幅高達16%。其間,公募基金紛紛加倉,尤其是一些表現優(yōu)異的基金更是把倉位加到了九成以上。激進策略換來的是不錯的年度排名,但很快也讓這些基金也遭遇“熔斷機制”下的流動性困境,嘗到了2016年開年后凈值暴跌的后果。 如今,距離2016年收官不足兩月,今年的基金排名戰(zhàn)似乎亦將如期上演?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近日從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,當前這些機構普遍覺得今年年末不會有類似去年的大行情,市場可能還是在3000點附近波動;操作策略上,機構普遍弱化指數點位的參考意義,主要精力放在精選個股上。 從股票倉位來看,當前基金整體上趨向謹慎。從剛剛過去的三季度來看,雖然大盤上漲2.56%推動了基金權益類持倉市值的增長,但截至三季度末,基金股票倉位降至了最近四個季度末的新低。據Wind統計,按照銀河證券的基金分類,截至9月末,1173只標準股票型基金、偏股混合型基金和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股票倉位分別為86.88%、81.89%和49.18%,整體倉位66.99%,不僅低于二季度末的69.24%,也低于一季度末68.04%和去年四季度67.64%的整體倉位。 眾多周知,被動管理的指數型基金以跟蹤、復制指數為目標,倉位始終保持在90%以上,有時甚至接近100%;股債平衡和債券型基金則債券投資占比過高。相較而言,標準股票型、偏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混合型三類基金更能體現公募行業(yè)對A股市場的真正認知和判斷,它們在這些基金運作上的投資策略也更具指示意義。 公募低倉位一方面顯示了基金行業(yè)對于市場的謹慎看法,同時也預示著它們囤積了加倉的籌碼。但眼下,基金經理似乎并不愿意選擇激進策略。在近日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舉行的四季度策略會上,該公司權益投資總監(jiān)夏元(化名)表示,看淡短期市場波動。他認為,雖然3000點的市場估值并不高,創(chuàng)業(yè)板的市盈率已低于歷史均值,在流動性推動資產價格上漲的背景下,A股應該還是價值洼地,但從未來半年的時間維度來看,在這輪價值股估值普遍修復的行情過后,幾乎很難找到有確定性增長的結構性機會,總體對當前策略趨向保守。 藍籌與主題“觥籌交錯” 今年以來,盡管A股上證綜指漲幅不足1%,但價值股修復行情與主題投資輪動行情聯袂上演。 以銀行股為例,中證銀行指數從3月初的4975.9點,反彈至8月中旬指數攀升至5962.89點,其間漲幅接近20%。主題概念方面,PPP模式指數(880940)1月末還低至487.72點,到了10月下旬已上漲至661.63點,漲幅約35%。周期性板塊同樣表現不俗,中證煤炭指數(399998)從6月中旬的1289.48點,短短4個月,到10月下旬上漲到了1824.84點,漲幅超過40%。消費股中白酒股走勢則更加兇猛,中證白酒指數(399997)從1月末的2295.13點,在半年上漲逾60%,最高漲至3760.17點。板塊指數如此,強勢個股尤其是行業(yè)龍頭則出現了爆發(fā)式的上漲。 傳統價值藍籌在經歷估值修復行情之后,在很多機構投資者眼中,如今的估值似乎已經并不廉價。有跡象顯示,證金公司已經在減持銀行股和白酒股。據三季報數據,截至9月末,證金公司分別減持了工商銀行、興業(yè)銀行、光大銀行、農業(yè)銀行、華夏銀行、交通銀行、民生銀行、中國銀行、中信銀行、南京銀行、招商銀行、建設銀行、浦發(fā)銀行13只銀行股份,相較二季度末的持股市值累計減少了43.4億元。 與此同時,證金公司還在減持白酒股,分別減持了313.207萬股貴州茅臺、284.1109萬股五糧液、259.6285萬股山西汾酒,三季度末的持倉市值較此前一季度分別減少了7.24億元、3409.65萬元、1.18億元。 “就如同大眾的市場投資行為,漲多了,獲利了結,很正常。”華南一家大型公募投資總監(jiān)張輝(化名)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稱,證金減持的依據可能基于銀行股的基本面來看,盈利前景有惡化,當前的股價已經反映了它們的價值;白酒股也確實漲得比較多了。 與張輝觀點類似,在業(yè)內其他多位投資總監(jiān)眼中,在A股市場于3000點附近震蕩之際,指數出現較大幅度重心下移的可能性不大;但他們同時認為,長期而言當前的市場估值難言便宜。 夏元表示,當前是防守策略,配置了貴金屬、醫(yī)藥等防御品種!暗鋵崳芏嗨{籌股在估值修復之后,也并不便宜。而在主題投資上,PPP過去一段時間是個熱門品種,但經歷過兩撥行情之后,短期不太可能會有第三波行情,至少大概率來看,今年不會有行情了! 本報記者從國內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拿到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,A股結構性高估值仍然存在,全部A股估值為21.5倍。其中,滬深300指數估值(TTM)為13.1倍,略高于歷史均值11.9倍;中小板估值34.7倍,略高于歷史均值31.64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創(chuàng)業(yè)板當前市盈率47.2倍已低于56.3倍的歷史均值水平。 夏元是典型選股型基金經理,過去幾年,他曾經成功捕獲10倍牛股而被業(yè)內津津樂道。但今年以來,以中小創(chuàng)為代表的成長股走勢明顯弱于價值股。夏元稱,今年的年度業(yè)績排名相比過去兩年會出現下滑!氨M管不愿意接受成長股低迷的現實,但今年最后兩個月、明年一季度中小創(chuàng)的‘春天’可能還不會來到! 深港通行情或難上演 11月3日,在A股市場反彈中,券商股一度成為領漲板塊。結合深港通即將開閘的預期,市場人士預期,深港通極有可能在短期推出。面對中小創(chuàng)為代表的成長股在股災以來經歷股價大幅調整,整體估值低于歷史均值的情況,深港通會否復制去年滬港通模式引領中小創(chuàng)滿血復活?這也成為很大一部分股民的疑惑。 “可能性不大。”上海一家大型公募投資副總監(jiān)蔣興(化名)對本報稱,“中國市場有個特色,就是創(chuàng)新產品第一單通常會引起大的反響。滬港通既然已經推過了,市場很難再對深港通抱有太大的期望。” 相反,在夏元看來,最后兩個月市場上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,這也是他采取保守策略的幾點考量。從外圍因素來看,美聯儲有FOMC會議、意大利大選、美國大選等,這些因素將極有可能左右短期外匯市場及外圍股票市場的波動。 從國內因素來看,今年最后兩個月將是解禁高潮期,12月更是全年解禁最高峰。此前有媒體報道稱,今年11月份的解禁股數為134.87億股,合計解禁市值為2286.80億元;12月份的解禁股數超過304億股,合計解禁市值為3642.50億元。 “從年末行情來看,A股市場大跌概率不大,但下跌的概率可能略微比上漲的概率大點! 蔣興稱,“指數漲了幾百點,市場情緒剛剛上來不久,一些大機構就部分減倉了。市場短期沒有賺錢效應,投機氣氛可能高過價值投資的成分,次新股、高轉送等題材股可能還將成為游資炒作的良好標的! 盡管如此,各家公募基金對行情并不悲觀。上海一家外資公募投資總監(jiān)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稱:“在我看來,現在是熊市的末期,市場短期可能稍微調整,但總體沒有太大的問題。主要精力應該放在精選個股上。換句話說,行情雖然一時不會來到,但現在如果減倉的話,一旦行情起來,極有可能就此錯過! 蔣興稱,實際上,公募基金有最低的股票倉位限制,以股票型基金為例,要保持80%的最低倉位,行情波動中騰挪的空間并不大。個人擅長是自下而上選股策略,通過對個股價值、基本面的認知及企業(yè)管理治理等多方面綜合的判斷,來精選個股,倉位長期變動幅度并不大。 張輝的看法基本與蔣興一致。雖然他管理的基金多數是混合型基金,沒有80%倉位的嚴苛要求,但他稱很少會對倉位進行大幅調整,個人更看重的是長期投資業(yè)績,而不是短期波動!罢f實話,我現在根本看不懂這個市場。我現在能做的就是精選個股,長期持有!睆堓x稱,作為典型的價值投資者,個人更擅長的是在接近3000只股票中篩選出有真正投資價值的股票,長期持有!笆袌霾粫驗閭人看法而運行的。但我也不會盲從短期市場波動! 若依以上各位公募大佬所言,在2016年最后兩個月A股市場仍然將維持3000點附近的震蕩行情。 |
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臨汾金融網 ( 晉ICP備15007433號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